微生物從污水中攝取營養物質,通過復雜的生物化學反應合成自身細胞和排出廢物。這種為維持生命活動和生長繁殖而進行的生化反應過程叫新陳代謝,簡稱代謝。
根據能量的轉移和生化反應的類型可將代謝分為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微生物將營養物分解轉化為簡單的化合物并釋放出能量,這一過程叫做分解代謝或產能代謝;微生物將營養物轉化為細胞物質并吸收分解代謝釋放的能量,這一過程叫做合成代謝。
當營養缺乏時,微生物對自身細胞物質進行氧化分解,以獲得能量,這以過程叫做內源代謝,也叫內源呼吸。當營養物充足的時,內源呼吸并不明顯,但營養物缺乏時,內源呼吸是能量的主要來源。
微生物的種類不同生長溫度不同,各種微生物的總體溫度范圍是0~80。根據適應的溫度范圍,微生物可分為低溫性(好冷性)、中溫性和高溫性(好熱性)三類。低溫性微生物的生長溫度為20以下,中溫性微生物的生長溫度為20~45,高溫性微生物的生長溫度為45以上。
好氧生物處理以中溫為主,微生物的適生長溫度為20~37。厭氧生物處理時,中溫微生物的適生長溫度為25~40,高溫微生物的適生長溫度為50~60。所以厭氧微生物處理常利用33~38和52~57兩個溫度段,分別叫做中溫消化(發酵)和高溫消化(發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厭氧反應已能在20~25的常溫下進行,這就大大降低了運行費用。
工作人員要用手觸摸填充物有沒有粘著的地方,同時觀察水體微生物的生長,直至填料上長出一層橙黃色生物膜,才能繼續向設備輸送污水,水量要逐漸增加到設計水量;定期觀察水中微生物的生長情況,發現異常要及時控制進水水量進行調節;要觀察二沉池的水流流態,出水堰集水必須均勻,一般每隔24小時要排泥一次,排泥時打開排泥電磁閥,利用氣提將二沉池污泥提升至污泥池;按要求在消毒池中添加消毒劑(氯片等),二沉池來水通過消毒劑加藥罐,藥劑部分溶解,達到消毒目的。經過處理的水在清水箱中停留約0.5小時,即可達到排放要求,并能向外界水體排放;